心理护理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成功率的影响剖析

点击数:162 | 发布时间:2025-07-29 | 来源:www.hxysbs.com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成功率的影响。办法 215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病人, 使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107例)和研究组(108例)。对照组病人在移植过程中不推行心理护理, 研究组病人推行心理护理。比较两组妊娠成功率及流产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妊娠成功率和流产发生率分别为61.1%和4.6%, 对照组妊娠成功率和流产发生率分别为47.7%和13.1%, 研究组妊娠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流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均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能够提高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成功率, 从而提升患者的妊娠成功率, 满足患者的生育需求,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DOI:
    10.14163/j.cnki.11-5547/r.2016.35.082

    Objective To explore influence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for success rate of 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plantation. Methods A total of 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plantation patients were pvided by random number method into control group(107 cases) and research group(108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no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 transplantation, and research group received psychological nursing.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incidence of successful pregnancy and abortion. Results The research group had incidence of successful pregnancy and abortion respectively as 61.1% and 4.6%, and control group had incidence of successful pregnancy and abortion respectively as 47.7% and 13.1%. The research group had higher incidence of successful pregnancy and lower incidence of abortion, and the p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tween two groups(P<0.05). Conclusion Psychological nursing can increase success rate of 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plantation and pregnancy rate.This method also can satisfy fertility demand of patients, so it is worth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plantation; Success rate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也叫试管婴儿, 是一种有效的?o助生殖技术, 可以解决妇女不孕问题, 但因为其经历比较长, 程序比较复杂, 因此临床上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成功率并不理想[1-5]。影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成功率的原因有不少, 临床治疗过程中, 应该配合有效的护理手段, 加大对病人的心理护理, 改变病人的不好的情绪等原因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成功的影响[2, 6-8]。本院以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病人共215例

    为研究对象, 旨在探讨在治疗过程中推行心理护理的成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办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均为2014年6月~2016年6月来本院就医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病人, 共215例, 使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107例)和研究组(108例)。对照组年龄22~36岁, 平均年龄(28.6±2.5)岁;不孕年限1~10年, 平均不孕(4.2±1.9)年;平均体水平指数(20.87±1.76)kg/m2。研究组年龄23~37岁, 平均年龄(29.2±2.6)岁;不孕年限1.5~9.5年, 平均不孕(4.4±1.7)年;平均体水平指数(21.07±1.79)kg/m2。两组病人年龄、不孕年限、体水平指数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备可比性。

    1. 2 办法 两组病人均依据自己的年龄和排卵功能实质状况选择常规的促排卵策略和实验室操作, 对照组病人在此过程中不推行心理护理, 研究组病人推行心理护理, 具体操作如下。

    1. 2. 1 治疗前的心理护理 病人在初次就医时, 还不知道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有关内容, 因此对治疗存在着肯定的疑虑, 因此护理职员应该加大对病人有关常识的宣教, 使其可以积极配合治疗。一些病人已经患不孕症多年, 可能已经尝试了不少方法但都效果不好, 因此在心理上和身体上都面临着重大的负担。护理职员应该加大对病人的心理情况剖析, 知道病人存在着什么心理不好的情绪, 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护理职员应该耐心的向病人解说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的操作过程, 同时将治疗成本和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告知病人, 让病人充分认识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调整好心理情况。 1. 2. 2 治疗过程中的心理护理 在治疗过程中也应该加大对病人的心理护理, 应该针对不一样的阶段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①在体格检查期间, 护理职员应该将检查的必要性和重要程度告知病人, 和病人积极交流, 防止增加其心理重压。②在促排卵期间, 护理职员应该详细地将促排卵的策略、用药物、注射办法与复诊时间和需要注意的地方等告知病人。督促病人复诊, 当病人出现不好的反应时, 应该准时处置。促排卵过程比较复杂和繁琐, 护理职员应该耐心解说增强病人的耐心和信心。③在取卵阶段, 术前应该将取卵的需要注意的地方告知病人, 嘱咐其按时休息、维持镇静。在取卵日当天, 护理职员要热情接待病人, 介绍手术区的环境, 加大交流排解紧张等情绪。取卵术后应该告知病人出现呕吐、恶心和头痛等不好的反应是正常现象, 舒缓病人恐慌的情绪, 将术后需要注意的地方告知病人。对于卵子水平不好的病人, 应该准时安慰。④在移植阶段, 嘱咐病人放松心情维持好的心态, 术后防止剧烈活动、生气和劳累。

    1. 3 察看指标 比较两组妊娠成功率及流产发生率。

    1. 4 统计学办法 使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置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使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妊娠成功率和流产发生率分别为61.1%和4.6%, 对照组妊娠成功率和流产发生率分别为47.7%和13.1%, 研究组妊娠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流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均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病人因为多年的不孕史, 总是存在着较大的心理疾病, 需要承受来自己家里庭和社会的双重心理重压, 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过程中会严重干扰治疗成效, 减少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成功率[3, 9-13]。当病人的心理情况不好的时, 会致使情绪出现波动, 使交感神经开心, 引起病人的子宫平滑肌缩短, 最后影响胚胎的着床, 减少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成功率[4, 14-17]。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 临床应该加大对病人的心理护理, 消除病人紧张、恐慌和焦虑等不好的情绪, 减轻病人的心理重压, 从而提升治疗成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妊娠成功率和流产发生率分别为61.1%和4.6%, 对照组妊娠成功率和流产发生率分别为47.7%和13.1%, 研究?M妊娠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流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均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与相关的研究报道数据吻合[5]。说明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提高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成功率, 促进患者成功妊娠。

    综上所述,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是临床上一种新型的治疗不孕的技术,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 加大对病人的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提高妊娠成功率。因此需要护理职员熟知学会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有关常识和基础护理常识, 拥有肯定的心理学常识, 加大对病人的心理护理, 帮助病人调整我们的心理情况, 从而提升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成功率。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国家人事网(https://www.zbxggc.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国家人事网微博

  • 国家人事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